申论写作中,对策建议的可行性直接影响文章质量,若存在执行性漏洞,再好的思路也难以落地。观鲁公考为大家梳理解决这类问题的实用方法,帮助写出切实可行的对策。
对策执行的首要前提是明确“谁来做”。部分对策建议模糊了责任主体,导致出现 “人人有责却人人无责” 的局面。解决这一问题,需在提出对策时精准定位责任主体,明确政府部门、企业、社会组织或个人的具体职责。
例如,针对“社区养老服务不足” 的问题,若仅说 “加强养老服务供给”,便缺乏执行抓手。可细化为 “民政部门牵头制定社区养老服务标准,街道办负责统筹辖区资源,社区居委会落实服务站点日常运营”,让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,避免执行时相互推诿。
许多对策建议只提出了目标,却未说明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,导致执行时无从下手。破解这一漏洞,需要将对策拆解为可操作的具体环节,明确“先做什么、再做什么”。
比如,在提出“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” 的对策时,不能简单表述为 “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”,而应细化为 “第一步,排查各村网络覆盖情况,建立基础设施台账;第二步,根据台账制定网络升级计划,优先覆盖电商需求集中区域;第三步,联合通信企业推进光纤铺设,同步培训村民使用技能”。清晰的步骤让执行过程有章可循,确保对策逐步落地。
对策执行离不开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的支撑,若忽视资源保障,再好的对策也会沦为空谈。补齐这一短板,需要在提出对策时同步考虑“所需资源从哪里来”。
例如,在提出“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” 的对策时,除了明确建设标准,还需考虑 “通过财政专项拨款保障建设资金,从文化部门抽调专业人员指导运营,整合村内闲置房屋改造站点场地”。提前规划资源来源,避免因资金短缺、人员不足等问题阻碍对策执行,让对策具备坚实的落地基础。
申论对策建议的价值在于可执行性,通过明确责任主体、细化实施步骤、考虑资源保障,能有效填补执行性漏洞,让对策真正发挥作用。在练习中注重打磨这些细节,能显著提升申论对策部分的质量。观鲁公考会持续分享申论写作的实用技巧,助力大家在公考备考中不断进步,收获理想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