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程问题是公考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,看似复杂,实则可通过“赋值法” 快速求解。掌握这一方法,能大幅提升解题效率,为考试节省宝贵时间。观鲁公考认为,只要抓住关键步骤,30 秒内破解工程问题并非难事。
工程问题的核心公式为“工作量 = 工作效率 × 工作时间”,赋值法的关键是确定对哪个要素赋值。当题目中只给出工作时间,未提及工作量或效率时,可优先对工作量赋值;若涉及多个主体的效率比,直接对效率赋值更便捷。例如,题目中出现 “甲单独完成需 10 天,乙单独完成需 15 天”,此时可将工作量设为具体数值;若提到 “甲、乙效率比为 3:2”,则直接赋予甲、乙效率为 3 和 2,避免复杂计算。
赋值时需选择便于计算的数值,减少分数或小数运算。若以工作量为赋值对象,通常选取各主体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。比如,甲3 天完成,乙 5 天完成,工作量可设为 15(3 和 5 的最小公倍数),则甲效率为 5,乙效率为 3,计算更直观。若赋值效率,可根据比例直接设定整数,如效率比为 2:3,可设为 2 和 3,再结合时间求出工作量。合理的数值设定能让后续计算一步到位,避免中途出错。
赋值完成后,根据题目条件代入核心公式,按逻辑推导结果。例如,已知甲、乙效率分别为3 和 2,合作完成 100 工作量需多久?先算出合作效率为 3+2=5,再用 100÷5=20,即得出答案。过程中需注意题目问法,是求时间、效率还是工作量,避免答非所问。熟练后,从赋值到得出结果可在 30 秒内完成,大幅提升解题速度。
工程问题的“赋值法” 核心在于通过合理设定数值简化运算,抓住关键步骤即可快速破解。观鲁公考相信,通过针对性练习,掌握这一方法后,考生能在数量关系部分抢占优势,轻松应对工程问题,助力公考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