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公考备考中,考生常因工作、学习等事务难以抽出整块时间备考申论,而碎片化时间(如通勤、午休、睡前)若能合理利用,可成为积累申论素材的重要渠道。申论素材积累需兼顾时效性、针对性与实用性,科学规划碎片化时间,才能让素材真正为答题赋能。观鲁公考在指导考生备考时,也常分享碎片化时间利用技巧,帮助考生高效积累素材。
碎片化时间积累素材,首要任务是选对来源,避免盲目浏览浪费时间。考生可优先关注三类内容:一是山东本地权威平台,如“山东政府网”“大众日报” 的政策解读、民生报道,聚焦 “乡村振兴”“海洋经济”“基层治理” 等山东高频考点;二是国家级主流媒体,如 “人民日报评论”“新华社” 的短评、通讯,学习规范表述与论证逻辑;三是申论专项内容,如公考 APP 的 “素材速记” 板块,包含案例、金句、政策热点等浓缩内容。例如通勤时刷 “山东政府网” 的 “政策解读” 栏目,5-10 分钟即可了解本地最新政策方向,为申论文章写作积累时政素材。
碎片化时间积累素材,需避免“看过即忘”,可通过轻量化记录加深记忆。一是 “关键词记录法”,遇到优质案例或金句,仅记录核心关键词,如看到 “某地通过‘党建 + 合作社’带动村民增收” 的案例,可记录 “党建 + 合作社 + 乡村振兴 + 山东某地”,后续回顾时能快速联想完整内容;二是 “分类收藏法”,利用手机备忘录或笔记本,按 “案例(经济、社会、生态)”“金句(开头、结尾、过渡)”“政策(国家政策、山东本地政策)” 分类收藏素材,方便后续检索;三是 “语音速记法”,若不便文字记录,可通过语音备忘录口述素材要点,如午休时听到好的评论观点,用 1 分钟口述核心内容,睡前再整理成文字。
碎片化时间积累的素材,需通过高频微复盘转化为答题能力。一是“每日 3 分钟回顾”,睡前花 3 分钟翻看当天记录的素材,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案例或背诵金句,强化记忆;二是 “每周 1 次主题整合”,周末利用 30 分钟,将一周积累的素材按申论常考主题(如 “民生服务”“科技创新”)整合,形成 “主题 + 案例 + 金句” 的素材包,例如围绕 “基层治理” 主题,整合山东某地 “网格化管理” 案例、相关政策表述与民生金句;三是 “即时联想练习”,看到素材时即时思考 “可用于哪些申论题型”,如看到 “生态保护” 相关报道,联想可用于 “提出对策题” 的措施建议或 “文章论述题” 的论据,让素材与答题场景提前衔接。
碎片化时间积累申论素材,关键在于精准选源、轻量化记录与高频复盘,既能充分利用零散时间,又能为申论答题积累优质素材。对于山东考生而言,结合本地考情积累素材,更能提升答题针对性。观鲁公考会持续为考生提供申论素材积累方法与本地考情解读,帮助考生高效利用时间,夯实申论基础,在山东公考中取得理想成绩。